萬子翟
《百家姓》(3-1):馮
《百家姓》(3-1):馮【明慧學校】 馮 (ㄈㄥ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 馮姓源出有二: 1、出自姬姓
為周文王昌之後: 據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後漢書》等所載
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
西周時
在晉為大夫
當時晉獻公陸續攻滅了許多小國
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
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
稱馮姓。
史稱馮氏正宗。
是為河南馮氏。
2、出自歸姓
為馮簡子之後: 據《世本》所載
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
因封邑在馮而得氏。
後馮邑被晉國所奪
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
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。
是為河南馮氏。
【郡望】 1、始平郡:東晉時置郡。
治所在槐裡(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南)。
2、杜陵郡:梁置杜陵郡。
治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。
此支馮氏
為上黨馮氏分支
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。
3、穎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。
以穎水得名
治所在穎川陽翟(今河南省禹州)。
郡治相當於今河南省登封
寶封以東
尉氏以西密縣以南
葉縣、武縣以北的地區。
4、上黨郡:戰國韓置郡。
治所在壺關(今山西省長治市北)
西漢移治長子(今山西省長子縣西)。
此支馮氏
其開基始祖為戰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。
5、長樂郡:有二處
一是後魏及隋代所置長樂郡
治所在今河北省冀縣一帶
一是唐代所置長樂郡
治今福建省閩侯縣。
6、漢時置郡:治所在長安(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)。
郡治即為首都長安直轄區
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。
7、弘農郡:西漢武帝元鼎四年(西曆年113年)時置郡。
治所在弘農(今河南省靈寶北)。
郡治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內鄉以西、陝西省祚永以東及華山以南地區。
8、河間郡:漢高帝時置郡。
治所在樂城(今河北省獻縣東南)。
平帝時相當於今河北獻縣、交河、武強等一部分地區。
其後或為國
或為郡。
【堂號】 1、始於堂:馮姓遠祖始於周代。
族譜載:「受姓始祖畢公
名高
文王第十五子
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緒業
武王踐位於畢
今陝西西安咸陽縣畢原
康王十二年保鰲東郊
厥後支子採食於「馮阜」
即始平郡。
子孫去邑為氏
書作馮。
」始平乃馮姓發祥之地也。
2、市義堂:戰國時節候
馮歡是孟嘗君的門客
啟初孟嘗君並沒有重視他。
有一次
孟嘗君派他去要帳
他當著欠賬人的面燒掉了債券。
他回去之後
對不瞭解情況的孟嘗君說:「討來的錢
我全部買成了『義』
帶回來了。
」孟嘗君雖然說不理解
但也不好意思指責他。
後來
孟嘗君被罷官
卻意外受到百姓夾道歡送的盛遇。
這時候
孟嘗君才醒悟過來
感動地對馮歡說道;「你給我買的『義』
可真是無價之寶呀!
」馮姓以「市義」為堂號。
3、同輿堂:或三同堂
根據《後魏書》記載
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
幼同學
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。
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
所以稱同輿堂。
又同案而食
同硯而學--同輿、同硯、同案
所以叫「三同堂」。
此外
馮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「大樹堂」、「四德堂」、「樹德堂」、「瑞錦堂」、「天寶堂」、「三元堂」、「繼立堂」、「四山堂」、「始平堂」、「豎德堂」等。
【歷史名人】 馮夢龍馮夢龍(西曆1574-西曆1646)
明末時期的一位小說家。
長州(今江蘇省蘇州市)人。
字猶龍
又字耳猶
號翔甫、姑蘇詞奴、顧曲散人、墨憨齋主人等。
為崇禎間貢生
官壽寧(今福建省壽寧縣)知縣。
他通經學、善詩文、尤其是工小說、詞曲。
集有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恆言》
世稱 」三言」。
又和「二拍」合稱「三言二拍」。
馮夢龍在《雜智部總敘》中說:「正智無取於狡
而正智反為狡者困;大智無取於小
而大智或反為小者欺。
破其狡
則正者勝矣;識其小
則大者又勝矣。
況狡而歸之於正
未始非正
小而充之於大
未始不大乎?」點明了這些雜智故事的認識價值。
全書既有政治、軍事、外交方面的大謀略
也有士卒、漂婦、僕奴、僧道、農夫、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機智。
這些故事匯成了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。
書中涉及的典籍幾乎涵蓋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筆記、野史
使這部關於智慧和計謀的類書還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、校勘價值。
書中的一千多則故事
多數信而有徵
查而有據
真實生動
對我們今天學習歷史
也是有益的。
萬子翟
參考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71201076918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,請留言給我,將移除本文。謝謝!
留言列表